生長板位置與閉合年齡全攻略

生長板位置與閉合年齡全攻略

更新於 2025/08/14 •發佈於 2025/08/14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

生長板是什麼?在每一根「會變長」的骨頭末端

生長板(Growth plate, Epiphyseal plate)位在全身長條狀骨骼的兩端:手指、前臂、上臂、小腿、大腿……只要那根骨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「變長」,就會有生長板。當骨頭變長,孩子也就長高了,所以,生長板是長高最重要的關鍵區域!

爸爸媽媽可以把身高成長想成一棟『骨骼大樓』逐步往上蓋,而生長板就是那片尚未完工、工人忙進忙出的樓層;生長板主要由軟骨細胞構成,它們就像建築工人一般,接受生長激素與性腺荷爾蒙的指令,骨頭逐漸延伸,孩子也就一天一天長大了。

為什麼大家都看不到生長板?

在X光片上,硬度高的組織才會顯現在X光照片上;生長板是軟骨,密度低,所以在X光照片上是未顯影的黑色,我們實際上看見的,是兩塊硬骨之間的一條黑色縫隙(軟骨區)。

那麼,能用超音波看生長板嗎?可以的!超音波可約略觀察生長板厚薄與成熟度,但屬於間接評估;臨床上,兒童內分泌科主要還是會以手部 X 光以及骨齡判讀來評估生長板成熟的進度。

生長板「閉合」=骨骼大樓完工

生長板的黑色縫隙會隨著孩子長大逐漸變窄,最終密合、消失,這就是所謂的「生長板閉合」。

其實,生長板閉合的過程,就像河的兩岸往中間搭橋,最後在河中央,兩測的橋彼此銜接起來,骨骼大樓隨即完工,身高成長也就告一段落。

這裡我想提醒爸爸媽媽:生長板閉合是漸進式,而非一瞬間就完成的!不同部位的生長板,閉合的時間不同 ,在身體越末端的生長板越早開始閉合。

生長板閉合順序依序是手指指間 → 指節 → 手腕 → 手臂;腿部生長板閉合的順序則是腳趾 → 腳踝 → 膝關節附近生長板 → 髖關節附近生長板

即使手指的生長板先關了,手腕或腿骨可能仍有空間。所以,即使醫師說生長板關了、生長板已閉合,不見得代表就不會長高了喔!若腿骨生長板還沒有閉合,則還有成長空間。

生長板什麼時候會關?用「骨齡」看時程

臨床評估發育進度看的是骨齡,不是實際的年齡。青春期時,骨齡常會比實齡「快一些」。

  • 生長板閉合時機(以骨齡計算):
    • 男生:指尖約 15 歲開始閉合;16–17 歲手腕漸成熟;18 歲手腕多數閉合完成。
    • 女生:指尖約 13 歲開始閉合;16 歲手腕大多閉合完成。

換算到「實際年齡」概念:女孩約在實際年齡 15 歲、男孩約在實際年齡 17 歲時身高大致定型。

要看哪裡,才能一次看到最多「生長板」?

答案是:手部 X 光。一張X光片能同時看到手指、手掌、手腕變化,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會據此判讀骨齡、推估成長進度與成人身高。

(大家常說的「生長板 X 光」、「生長板檢查」,實務上就是手部 X 光 + 骨齡評估。)

我需要「去照生長板」嗎?

臨床並沒有「照生長板」這個檢查名稱;若要評估發育與長高空間,通常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安排手部 X 光 + 骨齡判讀。

至於費用與檢查流程,建議先向就診院所詢問,或事先掛號安排。

生長板都關了,怎麼辦?

即使生長板閉合,也不代表可以放掉健康。身高,只是身體的其中一項特徵;閉合象徵發育完成、進入新階段。真正影響孩子的,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件事。

別讓「反正也不會再長高」成為拒絕運動或作息混亂的理由。把心力放在還能努力的地方:運動、睡眠、營養與自信。骨骼硬度與肌肉量仍能持續累積,體態也會更好。

把生長板當「好朋友」

把生長板當作孩子的好朋友,而不是要天天盯的功課。只要孩子的發育速度沒有太快或太慢,就不必頻繁檢查。

真正的關心,是日常生活中:營養均衡、規律運動、充足睡眠。讓生長板安心施工,幫孩子蓋出屬於自己的理想大樓。

生長板 FAQ

Q1. 生長板檢查要掛哪一科?
通常由兒童內分泌科評估,會以手部 X 光搭配骨齡判讀。

Q2. 骨齡比實齡快 1 歲代表什麼?
常見於青春期前後,顯示成熟度稍快;需合併成長曲線與臨床評估,不是單一指標下結論。

Q3. 超音波能直接看生長板嗎?
可約略觀察厚薄,但仍屬間接評估;臨床以X 光 + 骨齡為主。

Q4. 生長板還沒閉合就一定會長很高嗎
代表仍有空間,但最終身高受遺傳、營養、睡眠、運動與內分泌共同影響。

Q5. 生長板完全閉合後還能做什麼?
身高大致定型,但骨骼硬度、肌肉量與體態仍可透過運動與作息持續優化。

關於生長板,剛剛好醫師畫重點

  • 生長板在每根長骨末端,是長高的關鍵工地。
  • X 光上的「黑色縫隙」是軟骨區間,可間接推估生長板成熟與閉合程度。
  • 手部 X 光 + 骨齡評讀:可以一次看到最多生長板、評估成長進度與成人身高。
  • 閉合先後有序:越末端越早;女孩多於實齡約 15 歲、男孩約 17 歲身高定型。
  • 給生長板最好的禮物: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、充足睡眠。

本文由兒童內分泌科黃世綱醫師撰寫。黃世綱醫師專精於兒童成長發育與骨齡分析,致力協助家長掌握孩子的身高體重與發育變化。更多醫師簡介

預約黃世綱醫師門診

title text

延伸閱讀

身高體重剛剛好:陪你面對孩子成長發育的27種煩惱
身高大小事

身高體重剛剛好:陪你面對孩子成長發育的27種煩惱

為你而寫的兒童成長發育工具書
黃世綱2025/08/18
骨齡超前怎麼辦?6大原因與就醫判讀方向,相差2歲以上需評估
身高大小事

骨齡超前怎麼辦?6大原因與就醫判讀方向,相差2歲...

骨齡超前代表骨骼成熟快於年齡,相差2歲以上建議積極評估。黃世綱醫師骨齡...
黃世綱2025/08/27
黃世綱醫師-兒童成長門診
門診與服務

黃世綱醫師-兒童成長門診

兒童內分泌科黃世綱醫師在台北的兒童成長門診總表,歡迎家長預約諮詢
黃世綱2025/08/19